“只要想做,辦法總比困難多”,創新改造是我們生產中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,是對現有條件下安全、技術、設備等進行不斷思考和實踐改良。西區煉鋼廠就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積極思考,善于發現問題,敢于創新實踐,小小技術改造為為生產順行、提質、增效、降耗增添不一樣的亮點。
西區煉鋼轉爐出鋼多年來一直是擋渣球擋渣出鋼,今年元月份劉密林廠長提出改為擋渣錐擋渣,因擋渣錐擋渣效果好,受各大企業重用。但是如果出鋼位置找不準,則適得其反,造成下渣嚴重,且因投錐命中率影響生產節奏。因此在使用擋渣錐前期,爐前班組極為抵觸擋渣錐擋渣,擋渣錐擋渣一直得不到全面實行。為解決出鋼位置和投錐命中率,劉廠長帶領轉爐工段長,結合維修負責人就如何讓擋渣操作既準確又簡便開展了反復的試驗,找到出鋼過程中適合加錐的最佳角度,設置報警器,出鋼爐體至一定角度,報警器提示加錐,用簡單方法解決了爐前工加錐操作的困難,保證了擋渣錐命中率達到98%以上,即提升了擋渣效果同時也為生產節奏的順暢提供了條件。
與兄弟單位對比,我廠產品結構及性能要求不同,低合金鋼比例多,合金料加入量較大,技改前合金烘烤溫度低,烘烤合金量少,合金用量大時,大部分的合金只是通過了合金烘烤倉,但達不到烘烤效果,同時煤氣烘烤過程易出現熄火現象,安全隱患大。為此,西區煉鋼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優化了合金烘烤裝置,首先對現有合金烘烤進行了擴容改造,同時改進燒咀型號、優化了燒咀的布置。持改后增大了合金燒烤量,合金烘烤溫度也大提高,由原來的溫度提高到800度以上。通過技改保證合金烘烤量和合金烘烤溫度,大大降低了合金加入的熱量損耗,為當前降鐵耗生產模式減輕了爐前出鋼溫度的負擔。
中包排渣槽主要用于中間包長時間澆注渣多排渣存渣,因位置在中包車與大包轉臺中間,所以在生產過程排渣槽不能更換,日常是每澆次停澆后清理存渣。生產過程隨大包的周轉,中包渣集渣量不斷增加,渣量過大時,易引起中包卷渣,造成生產事故,因此中包需定時排渣,特別在中包連續熱換,排渣槽不能及時清理,影響中包排渣。拉鋼班組首先試驗制做簡單的導流槽,但是存在安全隱患,且排渣效果不好,緊急情況影響中包車行走。之后連鑄工段內部集思廣益,連鑄段長帶拉鋼班組,在現有排渣槽的位置自制推車式小平臺,下設軌道保證排渣槽位置,方便排渣槽出入,生產過程排渣槽滿,及時推出更換,方便了操作,保證了安全連續生產。
小小的技改遍地開花,看起來不值一提,但效果顯而易見。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,時至公司成本優先戰略的當下,西區煉鋼人始終秉承著“我能為公司做些什么”思想宗旨,這些小技改的不斷涌現,正是西區煉鋼人積極發揮能動性的表現,他們勇于嘗試,不落窠臼,通過工作中的“小技改”科學治理工作中的“小疾患”,激發員工積極開展技術改進,實現自主創新的熱情,達到“安全、提質、增效”目的。
供稿:文豐西區煉鋼 王金星